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交通部关于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0:17:53  浏览:85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的通知
1991年11月8日,交通部

现发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自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八年部发布的(88)交海字233号《关于取消船舶电台费和修改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帐务结算办法》同时废止。

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交通系统船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通信资费结算办法
一、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业务范围和操作规定按《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有关条款办理。
二、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海岸电台之间的国际帐务结算:
1.各海岸电台按月填写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来去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于次月七日前寄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一份留底备查,如全月无业务应按时发函说明。经邮电公众电路和岸台自已收受投送的电报应分别登记。
2.外轮代理公司或交通系统的其他用户经邮电局发出的国际公众船舶电报,仍按现行办法结帐。经海岸电台直接发往船舶的电报,由海岸电台与发报单位在发电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直接结算,由海岸电台列收,不再报送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
3.海岸电台报话登记表备注栏内必须注明船舶帐务机构识别码(AAIC),登记表最后应填写总计费字数、分钟数和份/次数,以便核对。无线电话业务应分船逐次登记。(电报、电话登记表样表附后)。
4.国际公众船舶电报、电话来去登记表应逐项填写,除电话登记表单位名称外,其他各项不得使用简略号,并应使用打字机打印。
5.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根据海岸电台寄来的登记表分别向国外帐务机构结算收费,按收费情况每三个季度向岸台主管机构结付海岸费,并按(91)交财字724号“关于调整通信资费结算手续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扣除每份/次的手续费。
三、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远洋船舶主管公司之间的结算:
1.远洋船舶应将本船在国外发送的电报、电话,按经由国家和月份作二份帐单,其中一份帐单及时寄给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北京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5);另一份帐单和报底寄给船舶所属公司。如果审核时发现国外帐单及船舶帐单不符时,在由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从相关的国外帐务机构调报底查询。
2.远洋船舶主管公司(包括被代管单位),应将本公司所属船舶的增减情况及时报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国际帐务核算室(地址同上)。新增加的船公司、其主管机关或本船公司应及时通知增加后的公司名称、地址及所属船舶的船名、呼号。
3.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按国外寄来的船舶电报、电话费帐单先行向船公司收取报、话费和按(91)交财字724号“关于调整通信资费结算手续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手续费。各公司不得擅自将应收费用扣除。
4.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负责核对船舶报底。当与船舶寄来的帐单核对不符时,待与国外帐务机构核实后对溢收或欠收费用分别进行退费或补费处理。但对开出报、话收费通知单四个月后收到的船舶帐单,虽有核对不符者,对溢收部分不退费。
5.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每月向船舶主管公司开送船舶报、话清单及收费帐单。各公司应在帐单收到后十五天内付讫。付款时应注明收费通知单的编号。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不付或拖欠报费,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可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结算工作顺利进行。
6.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与船舶主管公司结算报、话费时,系将金法郎折合人民币进行结算,原则上采用银行转帐的方法。
四、交通系统船舶的报话费结算按本办法办理,非交通系统的船舶除报、话费按本办法办理外,手续费另行规定。
五、交通系统船舶与部海事卫星地面站间的通信费用,也按本办法办理。
海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来去电报登记表
------------------------------------------------------------------------
| | 原 来| | | | |
|序号|----------| 发报台名 | 收报台名 |计费字数| 备 注 |
| |日期|号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岸电台国际公众船舶无线电话登记表
船舶呼号:
----------------------------------------------------------------------------
|序号| 日期 |发话单位|受话单位|受话单位电话号码| 分钟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国务院各部委教育司(局):
现将《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有关与港、澳、台地区考试机构合作举办的教育考试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委。凡在本办法发布之前,已经举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的,请按本办法补办审批手续。

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是指境外机构与中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面向社会的非学历的教育考试。
第三条 境外机构不得单独在中国境内举办教育考试。
第四条 合作举办的教育考试项目必须符合中国的需要,考试内容与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五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工作,并授权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合作举办考试的中方单位必须是省级教育考试机构;
(二)合作举办考试的外方单位必须是具有从事教育考试职能并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
(三)有明确的考试项目和考试章程;
(四)合作双方具备自己的场所、名称和组织机构;
(五)具备承办考试的必要条件。
第七条 经批准举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的机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 中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一般只限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省级教育考试机构须经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教委审批。
第九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由举办考试的中方合作单位办理申报手续。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文件:
(一)举办考试的申请书和章程;
(二)境外机构合法性证明材料;
(三)考试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四)考试效力的认可证明;
(五)考务人员和考试设施的情况说明;
(六)考试经费来源和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七)合作举办考试协议书及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十条 合作考试机构可根据考试的实际需要,决定在举办考试的地区开设考点,并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国家教委备案。
第十一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的机构可向考试合格的考生发放非学历的教育考试合格证书。该证书的境外效力,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及政府间协议执行,或由外方合作者提供相应的法律文件予以确认。
未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发放境外机构的证书。
第十二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的中方机构可聘任考点主任、主考和主持日常考务工作的若干人员,并根据每次考试的考场设置和考生人数,另聘请其他副主考和监考人员。
考试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和职责,参照国内同类考试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经批准合作举办的考试项目,必须制订实施考试的考务程序,按规定的程序实施考试。
第十四条 合作举办考试的试卷、答卷属秘密材料,有关资料的发送、接收、保密、销毁等应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 各考点要确保考试的公平竞争,防止违反考试纪律和舞弊事件的发生。考点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若发生试题泄密事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扩散,并按管理权限及时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教委。
第十六条 各考点不得举办与考试有关的培训班。
第十七条 各考点可按规定收取考试费(不含有资助、免费提供考试的项目),不得以任何名义增收其他费用。
第十八条 合作考试机构对其考点负有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涉及考务监督与管理的具体事项,须参照国内同类考试的考务管理规则的有关条款办理。对考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酌情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顿、暂停考试或取消考点的处理:
(一)泄露试题或试题泄密后任其扩散;
(二)严重违反考务程序;
(三)纵容、包庇考生舞弊;
(四)以考试为名非法收费;
(五)其他违纪行为。
取消考点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国家教委备案。考点非法所得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合作考试机构必须向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年度工作报告,接受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条 如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合作考试机构可经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教委申请停办考试:
(一)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考生人数不足,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作;
(三)一方无法承担承诺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合作考试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酌情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顿、暂停考试或撤销合作举办教育考试资格的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在华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或设立考点,未履行备案手续的;
(二)申请举办考试时弄虚作假的;
(三)以合作举办教育考试为名非法营利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严重违反考务程序的;
(五)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对本办法中的有关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5月10日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舟政办发(2009)8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各类建设用地行为,建立健全土地出让合同履行监管机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有关《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以下统称土地出让合同)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土部门)负责协调土地出让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发改、经贸、城建等相关部门(以下统称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土地出让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建立土地出让合同履约期间日常巡查制度,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对土地出让合同的履行进行日常检查,并建立相应的台帐。对未按土地出让合同要求开发建设使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进行及时查处。

第五条 国土部门建立土地出让合同监管系统。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土地出让合同在监管系统中进行记载。

相关部门在履行日常检查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日常检查结果或处理结果通报国土部门。国土部门将有关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在监管系统中进行记载。

第六条 土地出让合同生效后,用地复核验收前,国土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对以下内容的履行情况及时进行重点检查:
(一)土地出让金收缴情况;
(二)项目动工日期、开发进度、竣工日期;
(三)土地实际用途和土地利用要求执行情况;
(四)用地四址范围情况;
(五)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抵押情况;
(六)合同约定的其他内容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 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对土地出让合同的履行行使以下监管职能:
(一)国土部门对土地出让合同中有关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城建部门对土地出让合同中有关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经贸、发改部门对出让的产业用地履行产业政策执行情况、投资情况及土地产出效率进行监督检查;
(四)县(区)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市国土部门和市相关部门的要求或委托,对土地出让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 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约情况的处理,土地出让合同有约定的依合同约定,土地出让合同无约定依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要向国土部门申请用地复核验收。未经用地复核验收或用地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和房产初始登记。

第十条 用地复核验收以一宗地(一个出让合同)为单位。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申请用地复核验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用地复核验收申请;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包括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四)土地使用权证书;
(五)国土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测量机构出具的测绘报告;
(六)按照合同约定需要移交公共设施的,还要提交公共设施移交确认书;
(七)城建部门出具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所占比例(工业项目)等规划指标;
(八)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及产业政策执行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国土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二条 国土部门收到验收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对验收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对于符合要求的申请,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该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复核验收,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工作。

第十三条 经验收,国土部门对于符合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建设项目核发用地复核验收合格证明。
国土部门对于不符合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建设项目,应向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国土部门应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 用地复核验收合格后,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继续对土地用途变化情况、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情况及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其他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行为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对《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租赁合同》和《舟山市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的监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