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共青团中央关于向全国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学习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6 16:31:33  浏览:94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关于向全国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学习的决定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关于向全国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学习的决定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去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先后对徐洪刚、崔大庆、白雪洁、梁强等一批见义勇为青年英雄进行了命名表彰,各级团组织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了向见义勇为英雄学习,为见义勇为英雄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近,又有李卫勇、石刚等46名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在“第四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他们是近年来各地涌现出的见义勇为青年的杰出代表。为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团进一步开展向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学习的活动。

  广大团员青年要以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国家和集体利益、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危害的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学习他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忠实履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

  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宣传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事迹,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向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学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广泛开展为有困难的见义勇为英雄及其家属志愿服务的活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推动学英雄、帮英雄、做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促进团结、友爱、互助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建立安全、文明、健康的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受表彰的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名单

 




“第四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
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表彰大会”
受表彰的青年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名单

(共46名)


李卫勇 男 山西省长治钢铁公司工人
石 刚 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工人
陈永军 男 内蒙古锡盟正蓝旗哈毕日嘎乡隆盛饭庄个体户
白雪洁 女 辽宁省鞍山轧钢厂教育科教师
刘茂岩 男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八里村农民
刘秋虹 女 吉林省梅河口市实验幼儿园教师
刘秉荣 男 吉林省长春市兴民机电设备厂司机
赵云峰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松浦镇红星村干部
辜 梅 女 黑龙江省东方学院职员
张春波 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公安局收审站警察
许友明 男 上海华英建筑安装公司干部
陈必祥 男 江苏省射阳县合兴乡中北村农民
王才珍 女 江苏省苏州合金材料厂双桥分厂工人
胡绍秋 男 浙江省温州市交成县东溪乡双林村农民
高跃龙 男 上海铁路局蚌埠列车段工人
廖强和 男 安徽省淮南第二建筑材料厂工人
张 国 男 安徽省合肥市大兴镇治安中队农民
林碧玲 女 福建省农行福安市支行康厝营业所干部
郭乃溪 男 江西省广丰县毛村乡毛村村农民
裴国平 男 江西省乐安县公溪镇莲塘村农民
钟振南 男 江西省兴国县电力公司工人
李金城 男 河南省信阳县高梁乡郑湾村农民
黄斌发 男 湖北省贸易厅糖酒副食品公司职员
谢京华 男 湖北省荆沙市荆州宾馆职员
宁飞华 男 湖南省丽臣实业总公司职员
陈世华 男 湖南省安仁县龙市乡党委干部
欧新全 男 广东省韶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干部
施洪庆 男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居民
班忠权 男 广西贵港龙宝集团公司工人
黄良强 男 海南省海口市电信局工程公司工人
符慧芳 女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二中初三(六)班学生
李安洪 男 四川省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个体户
冯光海 男 四川省宜宾市女城角24号附1号居民
夏朝芳 女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出租汽车公司个体户
张明乾 男 云南省昭通地区彝良地区龙安乡木坪村干部
李彦升 男 陕西省第二印染厂工人
熊保明 男 陕西省勉县二道乡栗子板村三组农民
苏顺俭 男 甘肃省纺织品研究所工人
李崇斌 男 甘肃省庆阳县高楼村农民
吾金才仁 男 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群则寺阿卡
韩孝军 男 青海省青海医学院九三级大专班学生
王建军 男 宁夏银川胶带厂干部
梁志勇 男 中国人民银行宁夏中卫支行干部
蒋文华 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建中学工人
靳 平 男 新疆巴州焉耆县农二师采购站工人
吐逊尼牙孜 男 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棉麻公司工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财政部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办法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4〕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实现我国政府在联大艾滋病防治特别会议上所作的承诺,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卫生部、财政部共同制定了《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免、减费药物治疗管理办法(试行)》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做好有关工作。



附件:1、《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免、减费药物治疗管理办法(试行)》

2、《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二○○四年四月五日




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控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涉及的免费范围为艾滋病咨询和初筛试剂,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快速凝集法(PA)试验试剂及相关咨询。

第三条 本办法的适用人群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

第四条 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困难地区艾滋病初筛试剂费用由中央政府支付,其他地区艾滋病初筛试剂费用由地方政府负担;咨询室建立、试剂管理、培训和宣传等其它艾滋病咨询检测相关费用,由地方政府安排。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的费用应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 各地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免费检测工作与监测、咨询、医疗救治及关怀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省、市(地)、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宣传、动员、组织和实施管理工作。

第七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技术支持和对地方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并向卫生部报告各地报送的咨询检测信息。

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计划,收集并向上级报告有关信息,对下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 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选定的医疗等机构可承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

承担免费咨询检测的机构须具备初筛实验室和咨询室,初筛实验室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卫疾控发[1997]第28号)组织专家评定认可。

第九条 承担免费咨询检测的机构,必须实施规范的实验室操作程序和提供保密性的咨询服务。

第十条 所有参与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咨询、检测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严格按照自愿咨询检测有关工作要求和程序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 各地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公布本地免费咨询检测机构地点及其咨询电话和联系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的知晓程度和自愿参与检测的意识。

第十二条 对于自愿接受检测的人员,咨询员要在检测前后为他们提供检测、预防和治疗等咨询服务,做好咨询和检测服务的保密工作。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人员的任何个人资料。

第十三条 对于两次筛查结果阳性的人员,在告知疑似阳性结果的同时,咨询员应建议其做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地方人民政府对本人难以负担的确认检测费用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四条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艾滋

病检测工作规范》(同上)执行。

第十五条 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按要求填写咨询、检测和试剂管理的各种记录表格和档案,并按季报送上一级疾病控制机构。



第五章 检测试剂的采购和管理



第十六条 各省、市(地)、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每年年底以前,根据本地艾滋病流行情况及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开展的情况测算本地区下一年度可能接受检测的人数,以确定所需两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数量,制订出本地区的年度试剂分配使用计划,并逐级审核上报。市(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县(区)级试剂使用计划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于次年1月15日前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试剂使用计划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于次年1月底以前通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七条 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的地区所需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采取由卫生部和财政部组织统一招标、省级卫生和财政部门分散采购的运作方式进行采购。其他地区所需试剂由省级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集中采购。

第十八条 采购的试剂由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管理,及时供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医疗等机构。



第六章 监督与评估



第十九条 卫生部负责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自愿咨询检测开展检查。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具体承担督导与评估工作。

第二十条 省、市(地)、县(区)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本辖区咨询检测工作进行督导与评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关于印发《营口市城市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营政发〔2005〕3号


关于印发《营口市城市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二〇〇五年一月四日
营口市城市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户外广告、牌匾管理,充分发挥户外广告、牌匾在城市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和《辽宁省广告监督管理条例》、《辽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是城市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的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户外广告、牌匾、各种临时性广告、饰物的规划、设置审批和日常监察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户外广告、牌匾及饰物包括:
  (一)利用道路、绿地、广场、车站、桥梁、各类场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可利用的设施,以广告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电子翻板装置、灯箱、实物模型、布幅、各种招牌以及张贴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空中悬浮物和飞行物发布的广告;
  (三)利用其他特殊形式在户外发布的广告;
  (四)商业门市设置的牌匾及其他商业宣传性质的装饰物等。
  第四条 户外广告、牌匾的设置依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编制设置规划,确定其种类、设置形式及标准,并配置一定比例的社会公益性广告。
  第五条 占用公共用地、公用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牌匾的,应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不能采用招、投标方式而以协议方式进行的,按临时占用和临时建筑管理,其费用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
  第六条 占用公共用地设置各种立柱式户外广告的,按临时占用和临时建筑管理,由广告设置主管部门根据构筑物临时占用面积,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费用。
  第七条 设置户外广告、牌匾,不得影响市容观瞻、损坏公共设施,不得妨碍道路交通和行人安全。户外广告、牌匾设置者须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出现陈旧、亮位残缺,破损和影响市容市貌及安全等情况时,设置者要及时维修。不能及时维修的,由主管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逾期仍未完成的,由户外广告、牌匾设置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条 设置户外广告、牌匾使公用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受损的,应按实际损失给予补偿。
  第九条 禁止在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大型广场周边为公益性户外广告设置区域。
  第十条 城市出入口,国、省干道两侧公路用地控制区内不得擅自设置立柱式广告,确须设置的,须经省公路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设置。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或出现陈旧、破损的户外广告、牌匾,批准设置的主管部门应依法进行监察,处罚。
  第十一条 设置户外广告、牌匾持下列资料办理审批手续:
  (一) 户外广告设置申请及营业执照;
  (二) 户外广告彩色效果图、平面位置示意图及广告设计施工图纸;
  (三) 与建筑物及其他设置地点的产权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书;
  (四) 公用事业与房产部门对建筑物户外广告设置的安全技术鉴定;
  (五) 规划与国土资源部门占用土地批复文件。
  第十二条 广告客户委托设计、制作、发布户外广告、牌匾应委托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无合法营业执照,不得从事户外广告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户外广告、牌匾必须按批准的地点、内容、形式、规格、时间等设置发布,不得擅自更改,设置需延长时间或变更审批事项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批准机关办理延期、变更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牌匾,须按年度办理安全性年审。
  第十五条 在本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上,设置宣传本单位产品的广告或导购牌及非商业性广告,须按规定申报批准。
  第十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需占用或损坏公共绿地的,必须持有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手续,并按城市绿化管理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第十七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受法律保护。在有效期限内,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拆除、迁移、遮盖和损坏,因城市建设或其他特殊需要必须拆除的,有关单位要以书面形式提前20日通知广告设置者,并按实际损失给予补偿。设置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拆除。
  第十八条 对不按本规定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饰物,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按有关规定实施纠正及处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政府2000年2月26日发布的《营口市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管理办法》(营政发[2000]13号)同时废止。